读《随园食单》

品味饮食文化魅力

2024年03月14日

□孙芸苓

近日随手在书架上发现一本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读后感慨良多。“一道菜中,每一种原料都是一次心意的注入。”袁枚如是说。

饮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代表着地域、民族的文化差异,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和社会习俗。袁枚的《随园食单》不仅记录了前人对美食的追求和探索,更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独特的魅力。书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菜品,更融入了袁枚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这些菜品既有南北风味,又有荤素搭配,既有家常小菜,又有宴客佳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每个时代,美食对人都有着无限吸引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饭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大家通过食物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那些记忆中的美食,缺不了妈妈的味道,就是这个道理。

在《随园食单》中,每一道菜品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烹饪技巧,而这些技巧的背后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些菜品讲究色、香、味、形、皿的完美结合,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极致追求,更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同时,《随园食单》中还融入了许多地方文化和民间传说,使得这些菜品不仅具有美食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

此外,《随园食单》还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食材选择上,《随园食单》注重选用当地特产和时令蔬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食材的天然、健康、美味。这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快速、方便,而忽略了食物的本质——美味与营养。《随园食单》不强求,不刻意,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随园食单》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闲暇的午后,你可以悠然自得地按照食单的烹饪方法制作一份精致的甜点;在繁忙的晚餐时分,你也可以参考食单的美食做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菜。

最重要的是,《随园食单》强调的是一种享受烹饪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到食材的变化,品味到食物的美味,也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烹饪的乐趣。这种随性的生活方式,让笔者更加珍惜每一餐食物,并在忙碌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幸福。

食单中有一句:“素菜荤油,荤菜素油。”给了笔者灵感,笔者在烧青菜时放了一点荤油,马上色香味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味道真是不错。

阅读《随园食单》,在领略那些美食的同时,还能看到一些文字上惊喜,比如:“三日为请,两天为叫,当天叫提溜。”“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这些精美且浅显易懂又有几分灵动的句子,给人以启发。

总之,《随园食单》让笔者对中华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笔者深刻体会到,食物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在烹饪和品味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面对今天生活的快节奏,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