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通过植物找矿

2024年03月14日

□王峰

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物。作为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它们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后来的铁器时代、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对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于这些深埋在地下的矿产资源,用什么方法才能发现呢?“有一种找矿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即使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该找矿方法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南京大学矿床学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郭维民介绍,这就是植物找矿。《荀子·劝学篇》中说“玉在山而草木润”,体现山中蕴藏矿物和周围植物生态相关的思想;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记载“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等,论述了作为矿床的指示植物和某些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理论比国外的植物探矿理论早了几百年,而这些植物便是矿产勘查领域中常说的‘指示植物’”。

古人很早就学会根据植物来找矿,并在这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春秋时期的《管子·地数篇》、明代《天工开物》等都有相关记载。《管子·地数篇》载:“上有凡江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天工开物》称:“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

“矿产是在地球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来自土壤、岩石中的元素。”郭维民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植物成分可以反映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为寻找矿体提供成矿信息。

1951年,海州香薷是我国用科学方法正式发现的第一种找矿的指示植物,其发现者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

据郭维民介绍,其时,谢学锦前往安徽安庆月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发现在铜矿区这种野草开着紫色小花,生长茂盛;经鉴定后认为,这是一种“喜铜”植物,所以又称它为“铜草”。其根部含铜量最高达3%,一般也在1%左右,而生长着这种小草的土壤里也有极高的含铜量。海州香薷作为铜矿指示植物由此宣告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谢学锦的父亲谢家荣是我国的矿床学巨匠,他发现了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他曾在南京创办“南京地质探矿专修学校”,以应国家建设急需,快速培养一批地质人员。(《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