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里龙门逐浪高

2024年04月02日

□吴晓征

龙门于世人来说,绝非“浪”得虚名。

乾隆进士乔光烈在《游龙门记》中感慨:“夫世言佳山水,夸观游之奇,浙江潮、匤庐瀑、峨嵋雪、洞庭月,供赏悦而快登览者至矣。余于龙门,更有进也。思禹功而怀明德,睹表里以胜山河,分控秦晋之雄险,扼形势之要,彼匤庐、洞庭僻在西南者曷以有是耶?况乎登东山之岿然,俯万景之前陈,何雪与月而云勿宜?而特夫游者之未数数至也。”

龙门位于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口,是晋陕峡谷的最南端。这里是秦晋两省的枢纽,青山相对,大河飞涌,烟凝古桥,春鳞汲浪。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

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三才图会》说:“夏禹定名龙门,故亦曰禹门渡。此处两山壁立,状尽斧凿,河出其中,宽约百步。”龙门也是传说中鱼跃龙门神话的发生地。每年冰化雪消之时,有黄鲤自百川大海游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者只有72尾。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登不上者,点额暴腮。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从龙门溯水上行3公里处,形似门阙,故曰石门,古书称其为龙门上口。石门上下,壁立如削,水流湍急,山色波光,让人陶醉。东边悬壁上有北魏时期开凿的大梯子崖。攀岩而上,直通天际。魏孝文帝曾西巡至此祭祀大禹。这也成为继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后,北魏第三大旷世工程。如今,大梯子崖景区位列国家4A,成为感受龙门山水的绝佳去处。“大禹治水”“鱼跃龙门”的传说成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龙门山水形胜,人杰地灵。清代贡生张汾宿的诗联道出了河津的千秋芳华:“莫谓人弗杰,周卜子,汉马迁,隋传仲淹,明表敬轩,那几家硕士高贤洵足接千秋道统;漫言地不灵,东虎冈,西龙门,南来飞凤,北迎卧麟,这一带山清水秀亦堪壮三晋观瞻。”

汲天地精华,抒万丈豪气,龙门山水独树一帜。感自然造化,品人间烟火,寓龙门山水于澄泥一砚,更是旷世之创举。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千年岁月,炉火纯青。采汾河沉泥,澄清滤渣,经风雨浸润,陈腐熟化。千般锤炼,始成砚坯,精工细雕,百日阴干。澄泥砚在一代代匠人矢志传承和创新中淬火新生。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甚速、不损笔毫,数十系列,上千品种,传于华夏,终成经典。2008年,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寓自然于文化,寄品质于精神。砚里龙门,浪遏飞舟,烧尾化龙,一跃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