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记者 薛丽娟 文图
到绛州大堂,已是第三次,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绛州大堂为唐代修建,现存主要是元代重建遗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三座州衙大堂之一,其面宽、跨度长乃国内罕见。
千年前,这里是“帅正堂”,唐王李世民为讨伐平息外族,令左领军大将军张士贵在绛州设帅府,白袍小将薛仁贵就是从此投军入帐,成为一代名将。
在大堂北墙有两通碑为宋徽宗时期刻制,早于元代大堂,其中“文臣七条碑”去年还入选了我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如今,在这里仍可以看到唐代的地基、宋代的砖石、元代的坡道、明清时的墙体。
本觉得已对绛州大堂知之甚多,没想到这次又增加了一个知识点,那便是大堂正中不起眼的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已碎裂成多块,位于当年百姓朝见父母官下跪处,名为“鱼儿跪堂石”。
石头的名字很特别,寓意有二。一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百姓跪在其上,接受审讯,自己做过什么,是否如实回答,应扪心自问;而知州面对是非曲直,是否公正廉洁、问心无愧,也是全凭良心。
二为“鱼水之情”,古代常用此形容官民关系。官为鱼,百姓为水,官需要百姓的支持,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意相似。老话常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总之,“鱼儿跪堂石”的设计就是为拉近官民之间的距离。
试想,百姓击鼓申冤,跪在“鱼儿跪堂石”上,知州高坐大堂,头悬“明镜高悬”匾,惊堂木一响,随着官爷询问“堂下何人”,立于两排的衙役呐喊“威武”……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庄严肃穆之感。
更不用说,墙上《文臣七条》《武臣七条》的约束,内容具体、职责明确。对文臣的要求是“清心、奉公、修德、责实、明察、劝课、革弊”,对武臣的要求是“修身、守职、公平、训习、简阅、存恤、威严”。其中,“求民疾苦,而厘革之”让人印象深刻,意为根据百姓的需求不断改革,很是人性化,这或许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
这些虽是古训,但即使在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对后人的震撼和启迪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