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助推文旅资源融合发展

——运城中华文化促进会走进河津、临猗、盐湖调研侧记

2024年05月20日

▼实地调研临晋县衙

◀详细询问工艺品制作

□记者 薛丽娟 王捷 文图

为进一步推动运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5月17日、18日,运城中华文化促进会以“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为主题,组织主席团成员及专家代表深入河津、临猗、盐湖等地开展走访调研,加深对运城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提升运城知名度、叫响运城文旅品牌。

5月17日上午,运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安雅文一行先后赴河津黄河大梯子崖景区、黄河龙门景区、河津市彦堂吕氏琉璃灰陶工艺厂、薛仁贵故里,详细了解了河津市主要文化旅游景点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以及近年来发展状况和后期发展规划。大家对近几年河津文旅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表示要深刻挖掘河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可根据游客需求策划区域几日游,按人群特点定点分类,做强品牌,做出特色,做好服务,高质量谋划好未来文旅方向,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17日下午,一行人顶着烈日前往临猗县。临猗古称郇瑕,由原来的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来,历史悠久,先贤辈出。春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大商人猗顿在这里畜五牸、植三园、兴盬盐、贩珠宝,勤劳致富,乐善好施,被誉为“布衣商圣”“商业鼻祖”,至今留有猗氏故城。在临晋县衙、猗顿文化园、双塔公园调研后,大家提出可以依托廉政文化、猗顿文化、文物活化等,在各点开展相应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广大游客参与其中,沉浸体验,在游览观光的同时收获文化知识。大家表示,文旅融合发展,不只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推动、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市场、服务融合,让文化更富有活力,旅游更富有魅力。

18日上午,一行人走进盐湖区,围绕盐湖周边地方文化发展特色和文旅产业情况,先后深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艺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蚩尤部落文化馆、河东成语典故园、“中华老字号”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

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艺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随处可见的掐丝珐琅釉画工艺品,吸引了众人目光,尤其是以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关公等为题材制作的作品精美绝伦、惟妙惟肖,以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梳子、镜子、耳饰、茶具等伴手礼同样精致小巧,极富河东文化特色。一行人详细了解了掐丝珐琅釉画的制作工艺、发展现状和规划,及掐丝珐琅课堂进展情况,并就如何拓展渠道、让更多人直观感受非遗魅力,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意识,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位于盐湖区东郭镇的蚩尤部落文化馆内,一行人通过观看展示模型、数字沙盘、视频、蚩尤姓氏后裔图谱等,了解蚩尤的传说和历史功绩、蚩尤后裔分布、文献史料和出土文物等。大家表示,蚩尤文化是研究以盐文化为核心的河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馆的建立丰富了运城中条山文旅产业带的人文景观,对盐文化和蚩尤文化的研究等具有积极意义。要充分尊重历史,客观展现与蚩尤相关的文化故事,进一步丰富馆藏内容,增加蚩尤文化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助力河东文脉传承。

河东成语典故园内有60组(座)彰显河东文化的成语、典故雕塑,沿鸭子池主广场和景观道路分布开来。每一处雕塑前都有智慧导览服务,进入小程序即可开启免费语音播报讲解。一行人详细了解这些成语和典故的由来,并沿路一览鸭子池风貌,自由翱翔的水鸟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一种舒适、惬意之感。大家表示,要进一步促进“研学游”深度融合,讲好成语典故中的河东故事,传承弘扬河东文化,将运城打造成山西旅游热点门户城市。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福同惠,一直是河东人们心中的代表性品牌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经营糕点生产、食品馅料加工和副食品销售。一行人深入公司,参观了制作现场和刘跃劳模创新工作室,详细了解了企业的历史沿革、主要成果、发展方向及新品研发等,并表示,要进一步准确食品命名,加强新品研发,创新传播手段和渠道,找准消费群体,以年轻人的视角和新时代传播规律宣传老字号品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安雅文表示,此次调研对运城文旅融合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做好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充分发挥文促会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会员特长,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文化产业、文化领域开展工作,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并形成意见建议,助推运城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叫响运城文化品牌,激发全域旅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