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博物馆:

博物致知,让公众与文物“零距离”

2024年05月20日

◀趣味集章

运城晚报讯(记者 杨颖琦)5月18日,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盐湖区博物馆紧扣“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及教育活动,为公众展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果,让博物馆更好地赋能现代教育和研究,搭建起博物馆和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5月18日上午,盐湖区博物馆前人头攒动,市民、游客及来自运城学院、运城护理职业学院、童之梦幼儿园等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前来博物馆参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现场宣讲、馆内讲解、向群众免费发放《博物馆条例》《文物保护法》宣传单、帆布袋、印有馆藏文物的明信片等形式,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提升公众对河东历史文化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博事业、提升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

作为盐湖区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合作对象之一,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组织了20余名大一学生前来参观。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观、集章、听专家讲座等形式,更深入、系统地了解河东历史和文化。学生李泽雄说:“以前到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但这次在盐湖区博物馆不仅可以看文物、听讲解,还聆听了来自盐文化专家的主题讲座,让我对运城历史,尤其是关于盬盐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在博物馆集章、拓印等体验也别具趣味性,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文物的认知。”

盐湖区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刘丽表示:“博物馆里藏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气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加强‘馆校合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讲座、参观、集章、拓印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我们盐湖区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文化魅力。也通过这些活动,让文物走进大众,真正地‘活’起来。”

近年来,盐湖区博物馆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教育与研究工作,通过举办特色临展、开展文物交流等方式,加强馆际文物交流,提升展览品质;实施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向大家讲述生动有趣的河东文化历史故事,实地领略家乡历史文化风貌,将文化自信深植于大家心田,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