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为民” 落地增效之管见

2024年05月25日

□张建群

5月17日,跟随运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安雅文等一行,笔者先后去往河津与临猗两县(市)的人文与生态景区,调研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举措与新路径,以期利用文促会集中运城相关文化专家学者的优势,为运城文旅融合发展献力献策。结合各位专家建议,笔者有一些简单的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调研中,笔者感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尤其是“旅游为民”的指导思想,不仅精准,而且可操作性很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意为要用文化来塑造旅游的风貌,要通过发展旅游彰显文化的魅力。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灵魂;没有旅游,文化就缺少载体。所以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文化+旅游”是指南针,是压舱石。走访中我们发现,在这两方面,两县(市)做得均不错,但是在旅游为民方面,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

旅游为民,就是发展旅游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切设计、规划、建设与服务一定要以民为本,首先考虑游客需要什么,能从旅游中获得什么。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好分众化服务。一般来讲,孩子喜欢买玩的,女同志喜欢买美食和生活用品,男同志则喜欢买喝的。每一个景区在建设时都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打开景区门,迎接富有烟火气的本地特产入驻,以亲民的价格让游客进去后感觉有所获得,可以购买地方特产。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需要有关部门想方设法继续落地完善。

旅游为民,就要为游客量身打造、科学设计,拿出东道主的诚意,为大家规划好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的旅游路线,让外来游客在各种体量的旅游中不走弯路、不浪费时间和金钱。这些线路要在各种平台广为宣传,让游客明白旅游、享受性价比最高的旅游。要将每一个游客当亲戚来对待,让他们来得轻松,逛得科学,玩得痛快。

旅游为民需要对景区的历史故事和信息以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而不能一展到底、板面宣传到底、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播放到底,要用具有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的设计,让游客感觉不古板、不生硬、不说教,在沉浸式游览中,刷新认知,丰富情感与精神。

旅游为民,要在平常旅游淡季将场地交给当地群众,让他们把景区当公园,享受家门口的休闲和惬意。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些人文景区、国保单位,园子修建得很大,但是平常大门紧锁,当地群众没有融入其中,造成了一定的闲置和浪费。人民旅游为人民,打开大门让当地人进去生活、创业,可能是增加景区吸引力与烟火气最好的办法。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国家文物部门有关领导在运城调研时曾提出相关部门要探索古建开放的方法,笔者认为,只有让当地群众真正从家门口的景区中获得益处,才是景区兴旺的基础和前提。相信在旅游为民思想的指导下,全市各相关部门一定会多方发力,以民为本,让群众“绽放”,让运城文旅的“高光”成为常态,让各个网红打卡地常红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