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毋牧泉
《汉风唐韵》书中不少内容起源于我对故乡和童年的不断回望。在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阅读和写作中,故乡一直是强有力的支撑点,而童年则是我取之不竭的武器库。只有背靠故乡坚实的土地,站在家乡河东的方位,以古求远,我才能找到一种文化自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一日千里,但其却深深植根于社会科学的沃土之中。一切自然科学的萌发都是其与母系学科先融合后分离的结果,它们的脐带仍紧紧接在社会科学的肌体之上。科技的发展虽然迅猛,但是它仍然不时回过头来,回望文学这个老大哥。
文学从来没有奢望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每一个人又无不受到文学的熏陶和帮助。它助力成功者,也不抛弃失意者,驱赶生命中的阴影,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文学是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源源不断地向影视、戏剧、音乐、美术等姊妹艺术提供养料,同时又和它们进行平等的艺术竞争。
文运与国运相通,文脉与国脉相连,科技进步已经把智力资本推向价值链的最高端。走在新征程上的中国人民正在翘首以待,而我们的文学前辈已经将美学的权杖禅让,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要执杖而行,永不言弃。
虽然出版社在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作品,但文学作者与时代的交流远远未被充分描写,永远有新思想闪烁在自然之上,永远有新题材蛰藏于自然之中。
文学作者在创作中常常会想起故乡和童年。他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灵感,这是一脉永远挖掘不完的精神富矿,当然他也会通过阅读和观察社会寻找题材。
耕耘者一次次把种子撒向土地,挖掘题材中的矿物质,丰收与否完全取决于其在人稠广众之中遗世独存的意志力。文学作者在创作中既能体会虚构的惊喜,又能享受解析社会的快乐。一旦作品得到发表或者出版,作者便取得了原理上的胜利。此时,他从无数文学前辈手中接过一把精神火炬,把这熊熊燃烧的火种紧紧攥在手中,既不能被它灼伤,还要把它传递给遍布人间的接力者。
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信息,文学作者坐在书桌前平心静气。他服从灵魂的自然悸动,并不断从鞋底弹去投机取巧的尘土,也不会因为同义重复而稀释生活经验。虽然有作者皓首穷经创作不止,但他们并不奢望丰厚的物质回报,合理的酬劳当在其中。
中国文学是这个美丽星球上一条澎湃了五千年的精神河流,五千年来它孕育出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一系列的艺术高峰,近现代文学延续了其高贵的血脉。而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已经沉淀、凝结了无数新的艺术矿脉,等待我们去挖掘。
由于经济落后而导致的文化自卑已经一去不复返,全球化也把中国文学推向了国际舞合。我们要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华民族壮丽的灵魂图景。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周期,我们要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华民族在这个星球上的完美呈现添砖加瓦。
每个作者都是色彩斑斓的文学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和创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由于心余力绌,成果并不显著。但是我却深知文学创作对于我生命的濡养几乎无所不在,它一直在默默地赋予我一种强大的力量,帮我战胜了人生道路上无数的困难。
爱好文学创作在无形中养成一种习惯,它促使你尽可能地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你所有能接触到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这种学习习惯贯穿作者的一生,使其受益无穷。
写作能锻炼和提高人的心智,使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使其摆脱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增加其对世事的洞悉和对待生命的悲悯。
写作的过程虽然是作者独有的享受,但其劳动成果却可以与读者进行隔时空的精神交流,只有这样文学作品才会有生命力。现在,我要把文学事业所赋予我的生命力量反哺给文学,这就像一个禀赋不高、成绩不好的学生仍要向老师递交答卷一样。
一本书既是作者的思想结晶,也是展示其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的窗口。希望读者察叶观脉得到一点小小的收获。借拙作《汉风唐韵》出版之际,鄙人写出几点粗浅的心得,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