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人消夏休闲新方式——

邀好友一起品清茶、听相声……

2024年06月28日

▲说学逗唱,“互不相让”。

▲记录开心时刻

6月23日,周日,下午6时许,天还亮得很,气温却不似午后那般炎热,在空调房里待了几乎一天的李少峰计划出门走走。

他住在市区河东广场附近,听说盬街最近热闹许多,便信步前往。

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来到了盬街北门。此时,热气、人气、烟火气交织,能够看得见的热闹劲儿正在聚集升腾。

李少峰喜欢这种市井味,他觉得生活就要接地气些。待逛完盬街、填饱肚子,回到最初的入口时,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吸引了他。

盬街戏楼下,围坐着一群笑容灿烂的观众,台上,两个人正在说相声呢。

是的!鸣嘴相声在这儿演出呢。但见台上的两个人捧哏逗哏、你来我往,谈笑间包袱迭出,观众席间不时传出笑声与掌声。

说到相声,大部分人会想到德云社。其实,在运城,鸣嘴相声就扮演着“河东德云社”的角色。

河东文艺圈的人,几乎都知道鸣嘴相声,有的更了解它的创始人——孙晓军。

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谈吐风趣,经常承担市里一些重大活动的主持……当这几个标签集合到一处,孙晓军便浮现在很多人的眼前。

诚然,主持人是他的工作,说相声是他的爱好。为了更好地主持,他学说起了相声,并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创办了鸣嘴相声。

在孙晓军看来,主持与相声是互补的,甚至,相声能给主持添彩。有时需要主持“救场”的时候,抖上几个契合时宜的包袱,观众的情绪就被带起来了。

有朋友开玩笑说,“孙晓军是主持界最会说相声的,相声界最会当主持的”。他笑而不语。

不可否认,主持多是吃青春饭的。而相声则是越老越有味道。可说相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首先得有氛围。这一点蒲剧最明显了,一说那儿有戏,戏迷先哄上一大堆。群众基础、社会舆论、演员卖力等各种元素叠加,蒲剧的传承与弘扬还是可圈可点。

再说回相声,运城几乎是个空白,既没人看,也少有人说。所以有人说孙晓军,“你是在不穿鞋的地方卖鞋了,难度可想而知”。可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当人们发现穿上鞋后,脚是多么舒服,就离不开鞋了”。

既然这么想,那就往下干。没有氛围,就制造氛围。要制造氛围,最起码得有人去说相声呀。

起初,孙晓军就自己说,然后还请人说,慢慢地才聚拢起了段波、令狐英杰、吴琦、康凯等人。

有了人,还得找地说。从自己的剧场到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再到盬街,辗转好几个地方之后,“鸣嘴”算是在盬街落了脚。

孙晓军告诉记者,想打造一个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场所。入夏了,弄上几个“碎嘴”,泡上一壶清茶,和几个朋友听听相声聊聊天,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而且,相声更重要的作用是寓教于乐。也许你去那儿就是哈哈一乐,但是离开之后可能记住了某个知识点,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从台下只有一两个人,到观众要求加场次;从人们想着免费听,到有的人付费听……孙晓军的坚守,慢慢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他带给大家的是快乐,是因为他把所有的苦都咽下去了。”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泽锋说。有时,王泽锋也会客串一下,上台表演干板腔,丰富演出内容。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用心、坚持和热爱,肯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即使事与愿违,也不后悔。”孙晓军说。目前,“鸣嘴”在盬街的每晚演出,将持续至8月底。

再次回到盬街演出现场,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观众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

李少峰多多少少也听过孙晓军这个人。“他都不是年轻人了,还这么拼,值得很多人学习。”李少峰说,“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需要孙晓军这样的人,正是他们的不断出新,才让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向“孙晓军们”致敬!总有人在默默付出,这个社会才变得越来越美好。虽然相声不像蒲剧、干板腔等是运城独有的,但运城也得有。

这真是:说学逗唱一张嘴,笑谈天下喜怒哀乐;东西南北一壶茶,道出世间苦辣酸甜。

记 者 景 斌

见习记者 赵泽艳

本栏摄影 记者 张国平 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