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卫文英
燕子是鸟类的精灵,它时而展翅翱翔,时而上下舞动,在空中画出优美的曲线。读王小燕老师著作《春声燕语》,就有这样的感觉。
纸短情长话缘分
画出一道温暖曲线
第一辑《纸短情长》21篇文章,或描写故乡变迁,或抒写亲情温暖,或感慨友谊深厚,字里行间跳荡着爱的火苗,流淌着润心的甘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生命的基因就在《那一方水土》里。洋洋洒洒一万余字,由“匠心选址、安身立命、巧添家当、柿林满山、清泉洗衣、村名由来、花果成景、土医治病、大年初一运石碾”9个小故事组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家乡从无到有、从荒凉到繁荣的创业史,展现了生命在求生存、图发展中的顽强和智慧,体现了“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的家与国辩证逻辑。
在亲情滋润中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为了帮助女儿学习,父亲用买衣服布料的钱买下厚厚的《中华大字典》,把字典的定义、来历、用法等讲给她听,教她用四角号码查字法使用字典,女儿手臂受伤后,帮她一起查字典,做到了“一条龙服务”。母亲手把手教女儿纺棉花;把自留菜园收拾得很好,一年四季都有菜吃;持家有方,精打细算,常对子女说:“一粒麦子就是庄稼人的心汗,节约餐餐有,浪费年年荒。”母亲家教严而不厉,给子女们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岁月流光忆往昔
画出一道幸福曲线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记忆的。长大后,回望童年,或感慨,或叹息,苦涩中总交织着一种莫名的幸福。在《流光岁月》这辑13篇文章中,有青葱青涩的年华,有童谣童趣的美好,有生活轨迹的变奏,有田园风光的清新。
王小燕15岁时辍学,参加了农村“专业”平地劳动,凭着一股子犟劲干,以至于手上磨出了血泡,血泡破后钻心地疼,这段经历成了她人生前行的基石。失学不失志,要强好学的她,要读书的想法如火苗般在心房燃烧,竭尽所能地买书、借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朝花夕拾》及糊墙、裱顶棚的报纸,逮住什么看什么;还从乡亲口中听了不少活色生香、接地气的民间故事。16岁那年考上高中,语文老师书架上的书被她翻遍了,手电筒成了被窝里的光明使者,书中好词好句落户在读书笔记上。青春,在学校艰苦生活的磨砺下,在知识无比甘甜的滋养下,开放出绚丽的花朵。
故乡,无论贫穷落后,还是繁荣富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每时每刻的牵挂。她游览垣曲县自然博物馆,想起生活在山里时,为守护牛羊、鸡鸭、庄稼,人们与野狼、狐狸、野猪等斗智斗勇,在与动物磨合中进步,实现了和谐相处。让她欣喜的是出山的路,从羊肠小路步行,到土路颠簸车行,再到高速公路畅行,越走越宽广,越来越便捷。真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直通文明、繁荣、幸福的彼岸。
教育是神圣光明的事业,《山村教育变奏曲》一文,展示了这份光明从黯淡到璀璨的变化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那时,能文能武的爷爷脱下军装,在山村当教师,教出了一茬茬识字识数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初,大姑在最偏僻的山村当小学教师,一人教5个年级,粉笔灰为青春美容,红墨水为纤手化妆;20世纪80年代初,小燕老师也在南山峪里小学当教师,每天从旭日东升到日落西山,除了吃饭就是上课、改作业,一名学生为她写了一首诗歌:“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教育设施改变很大,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山村教育翻开了新篇章。教育曲无论如何变奏,贯穿其中、永远不变的是教书育人的崇文理念、朴实情怀和敬业精神。
茶余饭后讲故事
画出一道趣味曲线
不得不佩服小燕老师讲故事的能力,其散文有情节,有细节,好看耐读,《茶余饭后》这辑8篇文章故事性更强,读来生动有趣。
她的启蒙读物是画本《鸡毛信》。为读这本书,她费尽周折,先是拿饼子作为条件,从同学手上借;借着看毕竟不过瘾,就拿家里的鸡蛋换钱买下它。画本不离手,她认真揣摩其中的人物,对关键细节一招一式熟记于心,白天做事,自言自语跟文本对话;晚上吹灯,闭着眼睛脑子里还在放映海娃送信的画面,到了物我两忘的程度。她的文学梦从此扬帆起航。
老家门前大槐树上的喜鹊窝,总能引起小燕老师无限遐想。她观察喜鹊夫妇出双入对,衔枝筑巢,孵化宝宝;看见喜鹊追着啄不怀好意爬上树的黑猫;听到老喜鹊一声紧一声地叫,鼓励孩子们展翅飞出鸟巢。住进城里后,小燕老师《与树哥鹊鸟为邻》,白天树哥陪她读书写作,晚上树哥为她站岗放哨,开窗对望,互相欣赏,相看不厌,互为“意中人”。她默默祈祷:“报喜鸟,你们尽情地唱吧,唱出国泰民安,唱出生态平衡。”
经丘寻壑览山水
画出一道赏心曲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小燕老师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中,完成了一次次旅行,体悟着风景中蕴藏的哲理,探寻着镌刻其上的人文历史。
她的老家在黄河岸边,后来因建小浪底水库移民搬迁,新家安在了县城的亳清河畔。当时毫清河乱石滩到处是垃圾,还有挖沙留下的死水潭,蚊蝇乱飞,空气污浊,河水污染。2013年综合治理后,广场、园林、假山、花树……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毫清河成了舜乡人的母亲河。看到一场大雨过后,毫清河不再是祸患,反而成了一道大气磅礴的风景线,她突然明白:人们之所以把赖以生存的河叫母亲河,是因为她不仅归拢了小泉流溪,更容纳了一场场雨水,以一个母亲的恩赐,造福于人类!
小燕老师到神后村拜谒舜井,挖掘出这眼井的故事:舜的母亲过早地病逝,继母不喜欢舜,有了自己的儿子后更是把舜看作眼中钉肉中刺。顽愚的父亲、狠毒的继母、同父异母的弟弟,多次设计置他于死地。他们让舜挖井,挖好了又让他淘井。舜心里早有戒备,挖井时挖了另一偏道出口。等舜下到井里,井外“暴石雨”砸了下来。他们满以为计谋得逞,万万没想到舜先他们一步回到家,这让三人很是惊讶,以为舜有神灵护佑。舜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弟依然友好。小燕老师便想:“孝顺”一词,和“孝舜”读音完全相同。百善之首,以孝为先。孝顺本是一种责任,是和谐家庭的润滑剂。“孝顺”这个词,孝在前,顺在后,把它理解为孝敬父母,事业才能一帆风顺。
人生不朽是文章!王小燕老师退而不休,心怀梦想,孜孜以求,以优美的文字活出精彩和价值,传播了正能量。祝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文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