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1日
皮影戏《桃花计》演出现场 记者 朱超逸丁 摄
□记者 赵雪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演出大型历史剧《桃花计》。”近日,皮影戏《桃花计》在新绛县古交镇新庙灵光寺精彩上演。活动中,山西省绛州皮影戏研究剧社的艺人们手拿木棍和细线,在方寸纸幕后操纵着影人。灯影下,不同角色变幻不同身姿灵活扭动,伴着二胡、月琴、板胡等乐器,灯影、乐声与剧情浑然一体,纸幕上的画面如梦似幻,带领观众进入光影交织的世界。
“还是这碗碗腔好听,我们爱听!”古交镇中苏村村民张吉明吃过晚饭后早早过来,翘首以盼等着好戏开场。“去年过年期间,城隍庙演了几天绛州皮影戏,令人印象深刻。今天这么精彩的演出来到了身边,必须过来看看。”他口中的碗碗腔正是省级非遗项目绛州皮影戏传承人秦爱玲的“拿手戏”,只听嘹亮浑厚的嗓音一出,就引来阵阵喝彩。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绛州皮影已传承千年有余,中途也曾经历过没落,成为一些人小时候的“专属回忆”,甚至有些年轻人表示只听过没看过。通过公益演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和了解非遗,也吸引了部分戏迷加入剧社,共同参与守护和传承。
从气势恢宏的绛州鼓乐到绛州澄泥砚、烫烙画,从有“南湖北绛”之称的“绛州毛笔”到云雕漆器、木版年画……截至目前,新绛县共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国家级5项、省级16项、市级30项、县级32项。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品都是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有一段时间,这些非遗项目因为种种问题,面临“人走技艺失”的发展困境。如今,这一困境逐渐被破解。
非遗本就来自生活,必须融入生活才能深入发展。吴百锁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为了做好创新,他紧密结合市场和时代特点,在绛州木版年画原有八大题材的基础上,创作了人物肖像、小书签、冰箱贴、帆布包、抱枕、扇子等新作品,将传统元素运用到日常用品的装饰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受到市场欢迎。同时,他积极参加推介宣传活动,与学校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绛州木版年画传习所,吸引年轻人学习制作,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此外,当地政府也在不断发力,加强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挖掘和申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新型文旅体验,组织非遗精品走进景区,展示城市品牌形象;加快商标注册,对新绛特色文化品牌进行注册及Logo设计,提高品牌的记忆度、辨识度;开展系统非遗培训班,加强宣传,发掘出一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传承人,推动非遗项目持续发展……非遗正逐渐从“深闺”走向大众,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