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依旧 文脉常传

—探访万泉文庙

2024年10月24日

万泉文庙正殿及古柏

□屈吉平

万泉文庙,像黄土高原上的一个隐士,千余年来静观身前沧桑演变。

对国人而言,文庙是一门功课,就像儒学是一门大学问一样。文庙是读书人心目中的圣殿,是诗书礼乐教化之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积淀。笔者相信,在过去,从京畿重地到省府州县,人们都可听到从文庙传来的厚重古老的钟声和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我国古代的文庙,大都是庙宇与学校相结合。皇宫重地,斯文在兹。在祭祀圣人的地方施教育人,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读书之地。

文庙起,庙学兴,孔孟之学、诗词歌赋逐渐在万荣这片土地上产生影响。我们现在已经难以想象第一批学子的模样,也无从知晓他们是如何由学堂读书再走向社会、成为国之栋梁。文化要靠时间来沉淀,文脉需要一代代人去赓续。

万泉文庙究竟建于何时,年代不详。据民国版《万荣县志》收录的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县令赵瞻《至圣文宣王庙记》文中说:“予到官即奠于庙,伤前后令不能治。”于是,就找知府大人修建该庙。由此可知,宋代初就有此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不能不佩服历朝历代的地方官员对文教之重视,对文庙之呵护。千余年来,先贤们为存续文脉,不断修缮维护庙宇。雕琢庙堂圣殿,塑造圣像,积淀人文渊薮,前赴后继。故乡人对文化的崇尚和坚守,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可见一斑。

万泉文庙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壮大,形成礼门、棂星门、戟门,正殿(大成殿)、东西庑房、名宦祠、崇圣祠、乡贤祠、节妇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楼、进德斋、修业斋、牌坊、泮池、腾蛟坊、起凤坊、琉璃影壁等建筑,可谓壮丽辉煌,洋洋大观。不幸的是,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只剩大成殿。好在当时的乡政府一直在此办公,大殿及庙内古柏、碑刻得以保护。

盛世修志,万泉文庙就是一部矗立在河东大地上的“志”。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庙,是2008年至2019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拨款,不断修葺完善的。

看到巍峨清雅、肃穆庄严的文庙,便不能不对这片土地肃然起敬。对文化的敬畏,总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人们也总是在灵魂被震慑的一瞬间,修正了偏见、短视、误读和漠视。万泉文庙是当地人的骄傲,是当地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它就像一首宏大的历史叙事长诗,内容丰沛,古音悠扬,情真意切,韵味深长。

而最奇特的是,7棵粗壮挺拔的古柏聚于一庙。历经岁月的古柏,是自然和前人给古庙和世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据悉,这里的古柏原有9棵,20世纪60年代伐毁两棵。笔者看到,这7棵古柏蓊郁笼罩全庙,均合抱有余,长相奇特,或直立,或倾斜,或弯曲,奇形怪状,风情各异,树干旋转生长,树皮千丝缠绕,彰显从远古走来的生生不息的神韵。它们的主枝像巨人的手臂那样张开,树冠撑得更大,显得粗犷有力。据专家推断,这些古柏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这7棵古柏,是与大地连接的生命,释放出来的那种古老生命气息令人激动不已。笔者记住了它们的粗枝、遒劲,记住了它们的整体、局部,记住了它们的树叶如何在夕阳照耀下折射反光、若隐若现……

进庙的人首先看到它们,离庙的人们最后离开它们。作为长寿树,凡来文庙的人会为子孙升学祈福,将红红的绸带挂在它们身上。远远看去,这些古柏成了一棵棵红色的树,亮丽明媚。

多少年了,万泉文庙依旧,古柏依旧。它们静观世事之沧桑变迁,阅尽人间之风雨冷暖,用自己的年轮刻录历史,述说着过往,书写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它们就像是挺立在庙里的摄像头,既见证了文庙的历史,也捕捉了所有的蛛丝马迹。

这些古柏使万荣文庙变得苍郁而青翠,幽雅而宁静,给来往的游客平添了几分愉悦和清爽。

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衷心祈愿人们保护好这古建、这古树、这苍古大地,祝愿这些古树一直矗立着,长得更高大,福荫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