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大渠村日间照料中心

从“育儿摇篮”走向“养老港湾”

2024年10月29日

▲厨师在厨房做饭

▲老人在爱心餐厅用餐

▲老人在活动室下象棋

三餐之暖,晚年之福。

10月23日12时,盐湖区大渠街道大渠村七旬老人曲文芳与老伴拜全胜,来到该村日间照料中心爱心餐厅就餐。

“哟,今儿个有红烧肉哩!”推开门,曲文芳与老伴坐在一张桌子旁,餐厅服务员为他们端来一盘菜肴,有色泽红亮的红烧肉、香辣爽脆的包心菜,还有炸酱面、小米粥等。

“今天有红烧肉,大家都早早来了。”

“可不是,香得很!”

爱心餐厅被浓郁的饭香味笼罩,几位老年人一边品尝美味,一边畅聊生活的点点滴滴。

“红烧肉真不错,肥而不腻,软软糯糯。在屋可吃不着,我不会做,他也没这口福。”曲文芳说完,扭头看看一旁的老伴笑起来。

一个人一个月150元,就可以全天“上灶”,再也不用为买菜、做饭、洗碗而发愁,这是曲文芳的选择。

“我今年70岁了,患有气管炎,做个饭就累得慌。”曲文芳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外上班,她与老伴相依在家,起初担心爱心餐厅饭菜不热,她让老伴“试吃”了一个月后也决定来“上灶”。

爱心餐厅的门上张贴着一张“老年餐周谱”,有过油肉、豆芽炒肉、鸡块炖豆腐、大烩菜等荤素搭配,主食有馒头、米饭、饺子等,菜品一周不重样。

午饭后,拜全胜与王世刚老人相约到活动室下象棋,曲文芳等人在旁观战。有时累了,他们就在休息室小憩。

日间照料中心,如同老年人的第二个家,成为他们养老的港湾。

养老,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大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海军介绍,该村共有800多人,其中,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多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村内高龄、失能、空巢、留守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难点和痛点。

今年年初,大渠村党支部决定与山西润鑫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鑫缘餐饮公司”)合作,将闲置的大渠小学改造为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创收4万余元。

“2002年大渠小学并入盐湖区河东中学后,3亩多大的学校便闲置下来,是一种资源浪费。”王海军向记者介绍道。

日间照料中心由润鑫缘餐饮公司负责运营,大渠村“两委”进行监督。北边一层的教室被改造为餐厅、休息室、活动室,南边的办公楼被改造为包间,东边又建设了厨房。

从孩子的校园到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是一次充满意义的转变。

曾经,这里回响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承载着他们无限的梦想。如今,这里充满着老年人亲切的交谈声,承载着他们幸福的晚年。

“只要到饭点,大家就都来了,人多热闹,互相为伴。”曲文芳告诉记者,日间照料中心的“一条龙”服务,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还解决了子女的燃眉之急,使他们无需在工作时担忧父母的吃饭问题。

从闲置的校园到日间照料中心,是对养老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日间照料中心,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据介绍,润鑫缘餐饮公司除了供应老年餐,还设有12元的自助午餐,并在夏天的晚上经营烧烤,在冬天的晚上开设鱼庄。

当天11时45分,附近纸箱厂、蛋糕厂、冷饮厂等五六十个工人陆续来此就餐。家常豆腐、蘑菇炒肉、杏鲍菇炒肉、冬瓜炒肉、猪头肉拌黄瓜、麻辣串等,丰富的菜品美味、实惠,深得大家喜欢。

就餐人群中也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在附近打零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活自己。71岁的王姓老人更喜欢12元的自助餐,他说:“不管是老年餐,还是自助餐,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记者 崔萌/文 朱超逸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