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共建共治共享 守护“心”健康

2024年10月31日

▼音乐自助减压

▼沙盘游戏表达

◀VR心理放松

▲智能互动宣泄

◀市民接受服务

◆核心导读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关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市通过广泛宣传推介、规范服务管理、完善人才队伍等措施,在健全心理知识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心理危机干预与评估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突破难点, 形成“16535”运城模式

2018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运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健委)牵头建立社会心理人才库,包含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精神心理学专家、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等,并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科普和公益心理服务。

经过5年多的探索、总结,我市已建立起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16535”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运城模式。

“16”即健全“16字”方针,以“预防为主、精准服务、特殊关爱、回归社会”为主要内容,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运城、健康运城建设。

“5”即完善5大网络,先后建设并完善了基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和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五大服务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为大众服务。

“3”即发挥3支队伍作用,发挥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特长,发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日常心理服务骨干力量,发挥心理服务志愿者的爱心和热情,合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即开辟5种科普宣教途径,通过每周开展一期公益心理沙龙、每周在《运城晚报》发一篇心理健康科普文章、每周在运城人民广播电台直播“懂心理 更健康”心理科普知识、每周一期运城市社会心理大讲堂、拍摄心理微电影,借助多媒体、多方式科普宣教,让社会心理服务走近普通百姓。

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以5个平台为基础、3支队伍为主力,健全心理知识宣传;以5种科普为途径,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助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促进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

据统计,市卫健委已在《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发布心理健康科普等有关稿件200余篇;与运城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建立专题栏目,录制播放科普节目180期;制作6部心理健康主题微视频,其中3部获得2023年山西省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举办公益咨询师课堂和社会心理大讲堂161场、公益心理沙龙45场、公益读书会6期。

从治到防, “六进”服务入选全国典型经验

“就像游戏《黑神话:悟空》里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天命人’,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不凡使命。”近日,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走进运城中学,为高一年级学生带来心理讲座,受到师生欢迎。

活动中间穿插了生涯幻游、不自我设限等内容,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展望未来、放飞梦想、分解目标。这次讲座是我市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的一个缩影。

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由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等10家单位,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今年计划在500个有关单位进行,直接受益人3万人左右。

“为让活动发挥最大作用,我们要求一个县打磨一个课件,通过说课、磨课、复盘的形式完善课件,最终,给大家呈现高质量的讲座。”一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说。

此外,市卫健委还邀请专业老师为心理讲师进行礼仪培训,并制作课后满意度调查表。根据反馈信息,非常满意达86.99%,满意达12.1%,群众反响良好。

2022年以来,我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3年累计举办990场活动,约5万人直接受益,使社会心理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百姓需求、服务质量更加专业有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联合10部门发布《关于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我市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入选。

建立中心, 探寻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加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为满足社会需求,为群众提供专业、完善、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市卫健委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西院建立了集科普、体验、疗愈和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共设有办公接待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团体活动室等8个功能室。为让来访者感受到最专业、最放松的状态,该中心墙面颜色以柔和温馨的淡黄色、淡绿色为主。心理咨询师全部持有证书,并设有独立的咨询室,可实现一对一的心理服务。

科普讲座、沙龙、团体辅导……在该中心,各式各样的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定期开展。每名市民每年可免费咨询5次,有心理服务需求的特困家庭可以申请不限次咨询服务。咨询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广大市民或社会团体可通过电话、现场等方式进行预约,接受咨询。

今年3月至9月底,该中心已经接待个案767个,涉及家庭关系、工作压力、青春期叛逆等多个方面。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心理服务,也将全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记者 陶登肖

通讯员 段俊能

本版摄影 记者 景冬波 陶登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