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寒衣节习俗

2024年11月01日

□简兮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一纸寒衣,深深怀念。回忆过往岁月,亲人的音容依稀在目。农历十月初一,是我们传统的寒衣节,在我国北方的家庭都有祭祖、送寒衣的习俗,愿逝去的亲人安息,表达了自己的孝道和哀思。

寒衣节的起源,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祭祖节”。它与“清明节”和“中元节”是一样的,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另一种说法与孟姜女有关。相传,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却得知丈夫已死,她悲痛欲绝,哭倒了长城。她的忠贞感动了众人,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定为寒衣节。

在古代,人们是怎么过寒衣节的呢?传说有三个习俗:一送寒衣,二祭拜祖先,三烧包袱。“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寒衣节,顾名思义送寒衣: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先人,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寒衣,用彩色纸剪成衣服的形状,或者购买纸制的棉衣、棉被等,在墓前焚烧,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关怀,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有衣物保暖。而祭祀祖先,就在家中摆上供桌,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感恩祖先的福泽。还有烧包袱,就是将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然后焚烧,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过得好。

在寒衣节,有的地方还流传着吃三样、忌三事的习俗:吃面条、吃饺子、吃糍粑。忌三事:一忌嫁娶,二忌夜里晚归,三忌体弱之人穿着艳丽的衣服祭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寒衣节的某些习俗,但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牵挂没有变,这个含蓄又温情的节日,更符合含蓄又温情的中国人。(《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