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年画传承人郭全生指导学生制作木版年画
▲布艺非遗传承人任淑娥向学生传授布艺技艺
▲雕塑大师靳敬泽向学生传授雕塑技艺
▲非遗传承人梁文平指导学生制作“掐丝珐琅”工艺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11月1日,由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和运城市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河东非遗进校园 国粹技艺我传承”活动,在运城幼师高专图书馆大厅举行。来自我市15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吸引200余名师生观摩学习,在发挥非遗教育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精美华丽的螺钿、栩栩如生的雕塑、柔韧牢固的草编……活动现场,每位工美大师用心打磨,耐心讲解,为现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雕塑历史悠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我现在正在制作的这种就属于圆雕,比较立体,用到的材料是胶泥,来自黄河水流冲刷后沉积在底部的细泥。”有20多年雕塑从业经验的省工美大师靳敬泽表示,自己正在制作一件名为《一面是佛一面是魔》的作品,也希望通过这件引人深思的作品,激发同学们兴趣,让他们对雕塑的创作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其实,雕就是减,塑就是加,雕塑就是在加和减之间不断思考,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
大一学生邓彬慧告诉记者:“刚刚听到老师讲的‘思想是艺术的灵魂’,我特别认同,今天这里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结了制作者的巧思,我真是大开眼界,收获满满。”
“老师,我可以试一下吗?”在新绛木版年画的展台前,学生们已排起长队,跃跃欲试。经过润墨、铺纸、按压……顷刻间,一幅精美的年画作品就诞生了。
据省非遗大师郭全生介绍,新绛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深受百姓喜爱。“今天,大家可以现场感受拓印的全过程,简单易上手,体验感十足。”郭全生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本次机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从而走进非遗,爱上非遗。
来到另一边的展台,数名学生正在体验掐丝珐琅这项非遗技艺。学生王雨菲拿起手机拍下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她总结说:“整个过程需要特别精细的操作,用滴管把不同颜色的釉料滴在画上,非常有趣,也很有成就感。”
“掐丝珐琅工艺技法有上千年历史,发展至今已有金胎掐丝珐琅、铜胎掐丝珐琅、木胎掐丝珐琅乃至石胎掐丝珐琅等各种珐琅制品。”省非遗大师梁文平介绍说,传统掐丝珐琅的制作需经108道工序,而如今为了让非遗技艺更加活态化,他们将整个流程简化,还设计出了部件画,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中,更方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非遗技艺走向大众的同时,非遗内容纳入高校课程已成现实。“我们在运城幼师高专已经开设了专业的掐丝珐琅课程,目前招收了五六十名学生,计划朝着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梁文平说。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赵志宏通表示,活动给自己的日常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养料”,之后她也会深耕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该校美术系主任段志勤表示,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学校开展非遗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运城幼专美术系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培育优秀教师创新团队,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们在提高自身本领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记者 陈怡霏 文 卫行智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