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李纯厚
唐朝诗人郑谷自幼聪明,7岁就能吟诗。郑谷有一位诗友是名和尚,名叫齐己。他年长于郑谷,经常和郑谷吟诗唱和,因此,二人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齐己作了一首《早梅》,诗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落笔诗成,齐己吟诵再三,自我感觉良好,便邀郑谷品评。郑谷看后,说此诗都好,如改一字就更加完美了。齐己听后问:“哪一字?”郑谷微笑着说:“诗中‘昨夜数枝开’,如果改为‘一枝开’,岂不把早梅这一‘早’字写活了?”齐己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十分佩服。时人于是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个小典故传递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在我们读书学习中、日常工作中,往往都有“一字之师”。
古人云“学无止境”,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就要进行社会实践,就要不耻下问,就要拜人为师。清人李汝珍说:“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实践的人,应经常向身边人学习,虚心地向比自己贤德有智慧的人学习。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诚然,俗话说:“圣人无常师。”再有学问的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知识再渊博的人,也有不足之处。《尚书》云:“好问则裕。”我们向别人学习,广纳百家,博采众长,就能开拓自己的知识之路,充实自己的知识之库。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虚心向别人请教的人,一个甘于躬身当小学生的人,自然也会成为聪明之人,必定能经常遇到自己的“一字之师”。
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受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启示,经常苦练,才成为流芳千古的书法名家。老人用右脚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我们在学习写文章时,也应如此,力戒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盲目自信。文章要反复修改,经常向别人请教,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写出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