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侯奎玉
霜降柿叶红,故乡秋意浓。
遍野红如火,蜂蝶鸟语中。
柿红味香甜,采摘忙不停。
堪比香山美,南郭一盛景。
“南郭柿子、北梯梨,枣圪塔小麦没有皮;屯里葱、马铺头蒜,干樊李子赛鸡蛋。”这几句顺口溜,是大家对虞乡方圆几十里内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称赞。
八月秋风渐渐凉,九月离不了棉衣裳。随着天气变冷,火车路南的柿子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漫山遍野红彤彤的,像燃烧的一团团火,其美景不亚于香山红叶。这是南郭村才有的柿子丰收美景。
柿子熟了,蜜蜂在头顶嗡嗡地飞,喜鹊在柿树枝头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尽情享受着秋天送来的美味佳肴。小伙伴们也不甘示弱,成群结队到柿园“下馆子”(当地人们把去柿园吃软柿子叫“下馆子”)。
柿子熟了,人们忙碌起来,摘的摘、担的担、提的提、端的端,大筐子、小篮子,大人、小孩齐把柿子往家里搬。我家的老黄狗也来凑热闹,跟着我在柿园里跑来跑去。村里通往柿子园的大道上、小路上,熙熙攘攘,好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虞乡柿子的品种很多,据说有十几种。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甜柿类,不用人工去涩,当鲜果吃;二是涩柿类,放软了或人工去涩才能吃。南郭的柿子属于第二类,现在新栽了很多柿子树,也属于第二类,不能做柿饼,只能当鲜果吃。
在众多的柿子品种中,上市最早的是胎里红,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即可去涩食用;最好吃的是珠柿,口感甜香。很久以前,小孩儿没奶吃,软柿子可当乳汁喂食。关于柿子还有句顺口溜,“芦核粘,珠柿甜,想吃镜面掏现钱”就是来形容柿子好吃程度的。
镜面柿、白柿、牛心柿、斑点柿是做柿饼的主要品种,个大肉厚,做好的柿饼肉红霜多,香甜软糯。斑点柿,就是表面有黑色斑点的柿子,外地人不吃,柿子商人也不收,他们认为斑点是虫害所致,其实不然,只有当地人知道,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是南郭独有的好品种,这样的柿子吃起来格外甜。
柿子做成的柿饼放在密封的瓮里或者阴凉处,最长能存放一年,是南郭村家家户户待客送礼的必备特产,也是除农业以外收入最多的产品。如果每家能生产500斤~1000斤柿饼,按现在的价格可以收入5000元到10000元。可惜现在新栽的白柿树不能做柿饼,老柿树越来越少,会做柿饼的老人也越来越少,能吃到的好柿饼也不多了。
柿饼好吃,做起来可不容易。第一要把握时机,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柿子没熟透,做成的柿饼不甜发硬,不出霜;晚了也不行,熟过了削不了皮,做不成柿饼。天气热了更不行,容易发软发酸。什么时候好呢?当地人说,农历九月十三以后,早晚凉,白天热,昼夜温差大,是晒柿饼的最好时机。还有不能是有连绵阴雨的天气。
天气转凉,做柿饼的时机到了。太阳落山,堂屋扯了一个大灯泡,锃亮通明。大人们开始了晚上的劳作,削顶的削顶,削皮的削皮,一筐筐的半成品送到了屋外,孩子们在屋里屋外嬉闹,狗子和猫儿一里一外,宁可躺着睡觉也不肯离去。大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讲着张家媳妇、李家小伙,东村西坡的趣闻、轶事,好不热闹。
柿子削好以后,要摆到村南野外的石头滩上晾晒。雨水把村南的泥土冲走了,只剩下石头滩。风吹走了灰沙,石头上干干净净的,晒柿饼最好了。白天太阳一晒,石头发烫,早晚天气凉,野风嗖嗖一刮,一冷一热,柿子收缩变软。
午夜到天亮以前,石头滩上最热闹,人们争先恐后要把旋好的柿子往石头滩上送,路上川流不息,灯火通明,滩上灯笼、火把、手电筒在天上地上晃动。石头滩地方有限,谁摆上谁用,这叫“抢滩”。一般情况下,三天即可完成一遍晾晒,然后收起来堆上,沤第一遍,一天后再摆出来晒第二遍,两三天后再沤第二遍。
随着柿子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柿子由硬变软,开始一遍遍捏成柿饼,经过一两天晾晒(不能暴晒,只能阴干)后,开始收堆,以柿饼的干湿决定码堆的薄厚。这时,柿饼就可以上瓮了。随着气温的降低,柿饼慢慢长出柿霜。这时必须及时翻看,不可温度升高,以免柿饼返潮。适当的温度、湿度能让柿霜越积越多,白白的裹在柿饼上。柿霜除了甜,还有清凉的感觉,据说还可以医治口腔溃疡。
做柿饼前后要有二三十天。上瓮后,只要天气不热,基本上不用再管了。春节前就能吃,也能拿到市场上去卖了。买柿饼的人问哪里的柿子?卖柿子的人都说南郭的,其实这个人也不一定是南郭的,只因为打着南郭柿饼的名号好卖。
白柿做的柿饼最好吃,软软的,霜厚厚的,夹上花生核桃更好吃。童年记忆中的味道,离家60年从没忘掉。外婆、舅妈都知道我爱这一口,每年不管我什么时候回来,都会给我留着柿饼。如今外婆、舅妈都不在了,表弟强娃每年清明节都给我送十几斤,好一阵美餐。
柿子可以新鲜时吃,放软了吃,做成柿饼吃。此外,过软发酸的柿子还可以做醋、酿酒。柿子醋和酒据说有软化血管、降压的功效。现在有不少人专寻柿子醋和柿子酒,只可惜现在这东西不多了。
南郭往北一里地,有一个东西大道,人称官道。南北东西交会处东北角,原来有一个茶坊,地基高出地面两尺,有六米到八米见方,纯砖灰结构,尖顶,门朝南,没有窗户。相传它是为慈禧西逃做中途小憩而建。当年她路过此地,虞乡县长就把南郭柿饼献给她品尝。小时候我常去茶坊里玩,“哇”一下,茶坊里回音的哇声就会由大变小,余音绕梁。那个年代、那个年纪,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现在茶坊早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一个土台,还有村里人口中的“茶坊”这个名字。
曾几何时,南郭柿子是我们当地人走亲访友必带的礼品,如今,南郭柿子更成为我们接待远道而来客人的佳品,很多来到这里的国外友人也特别喜欢吃南郭柿子。一次,孙常公社把送柿子给外国友人的事,交给南郭大队社员石月胜办理。石月胜是个细致人,他做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装了满满一箱柿饼,交给了公社。这是我在老家时,石月胜亲口告诉我的。
南郭柿子真的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好吃又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