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宗亲 永济寻根

2024年11月22日

▲智氏宗亲永济寻根留影

□冯红寅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寻根问祖是解开生命密码的的钥匙,可以从先祖的智慧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10月13日、14日,来自全国五省30余名智氏家族成员代表,组团来永济寻根问祖。他们在永济市历史文化学者傅晋宏引导下,参观了永济市博物馆、解梁故城遗址、栲栳镇东下村(含智家堡)智礼华墓,特别是在东下村边智伯墓遗址前,虔诚鞠躬,敬读感言,举行了简单又庄严的“认祖归宗”仪式,表达了对晋国公卿、智氏先祖智伯的怀念。

永济市历史文化学者傅晋宏、张继龙向大家介绍了蒲州历史,尤其是解梁故城、智伯墓、豫让墓等与智伯相关的传奇故事,以及永济多年来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

此次前来的人员多是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山西等省的智氏宗亲会主要负责人,年龄最大的88岁。全国智姓人口十几万,智姓虽不是大姓,但很古老,其中更不乏杰出人物。他们相对聚居在全国几个地区,有浓厚的认同感,建立了“智氏群”,修订了智氏家谱,编辑出版了《中华智氏》专著,记录智氏名人事迹,旨在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他们虽散居各地,但一致认同:永济市栲栳镇西下村就是他们唯一的先祖聚居地。来永济寻根问祖,是他们多年来的愿望。

智伯是春秋四卿中杰出人物,虽然存在争议,但为晋国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与重大事件“三家分晋”有着密切联系。蒲坂是其封地。解梁故城相传为智伯所建,又称“智伯城”。东下村曾有智伯墓大冢,4米多高,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5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智伯墓大冢被夷为平地。智伯墓附近还有智伯家臣、春秋战国四大侠士之一的豫让墓,也被平为耕地。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就源自豫让。多少年来,不断有人来此寻根。

这次考察团一行远道而来,加强了永济与各地的联系,激活了永济文化中的重要资源,也为永济全域旅游和文化研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东下村乡贤智勇、智鸿兄弟,秉承大爱情怀,赓续智氏文脉,慷慨解囊,精心设计,多方联络,使活动圆满成功。他们对弘扬智氏文化有着比较深刻的思考和规划,计划在全国智氏族人的帮助下,慢慢恢复智伯和豫让墓冢遗址,设立纪念标识,在尊村引黄大渠旁,建立智伯文化展览馆,接待智氏寻根者,支持文化爱好者开展活动,借助宝贵的文化资源,把智氏故里打造成晋文化高地。

90岁高龄的智氏老人,多次接待外地来客,不遗余力地总结智伯传说,讲述先祖故事,令人感动。

河南偃师智氏宗亲会会长智杰生,对傅晋宏2019年的一篇偃师采风散文《永济与偃师同醉》非常关注。该文曾获得洛阳作协《建安风》文学平台优秀作品第一名,在偃师产生一定影响。没想到这次能与作者意外相遇,为此次寻根问祖活动增添了亮点。此次活动,也成为永济与偃师的又一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