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茶艺师肖佩佩:

讲好“一杯茶”的故事

2024年11月23日

从前,茶为国饮,但好茶者众,懂茶者寡。在今天,随着围炉煮茶、“新中式”茶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喝茶、品茶,将茶融入自己的生活,茶艺师这一职业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近日,记者走进肖佩茶艺工作室,了解茶艺师这一职业背后的故事。

与茶结缘

当“茶艺师”三个字浮现在记者脑海中,首先出现的画面是:气质温婉的女子正在用精致的茶具,不疾不徐、行云流水地泡着茶。而现在,越来越多茶艺师的涌现,让这种想象成为现实。

备器、布具、温具、置茶、醒茶、摇香、冲泡、出汤、奉茶、品茶……在一间充满雅韵古风的茶艺工作室中,茶艺师肖佩佩正在为学员展示茶艺手法,行云流水,茶香氤氲,为这个初冬增添了一份暖意。

“客人进店后,我们首先会询问客人喜欢哪款茶,再针对每款茶的特点,用特有的冲泡技艺去冲泡,将它最好的风味呈现出来,让客人品尝。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肖佩佩说,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顾客知道自己适合哪款茶;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茶艺师的输出,让顾客了解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茶艺师与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近得多。”在肖佩佩看来,饮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眼见到肖佩佩,就被她身上古典优雅的气质吸引,她沏茶的动作柔美,如行云流水,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谈起与茶的缘分,肖佩佩连说是个“意外”。

2006年,21岁的肖佩佩第一次对茶艺有了认识。每天都从茶馆路过的她,不禁被氤氲的茶香吸引,更被里面优雅的茶艺师及其精湛的茶艺所折服。就此,便开始与茶的不解之缘。

“进入这一行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但想要更加专业的发展,就需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她深知,要想学好茶艺,讲好“这杯茶”的故事,就必须要先将自己“这桶水”装满。

为此,肖佩佩报读了茶艺课程,在中国茶叶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系统学习。在长久的积累和学习中,肖佩佩对茶有了细致的辨识:哪些茶需要高冲,使其翻滚,加速茶中内含物质释出;哪些茶需要用水慢慢浸润,既不影响茶底的观赏价值,又能保持茶汤的口感……在细品轻酌中,办好一家工作室的思路也在她的脑子里愈发清晰。

2013年,初出茅庐的肖佩佩参加运城市首届茶艺技能大赛就夺得了冠军;2016年,在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赛山西分赛中,她和她的团队获得团队赛第一名……

伴茶同行

2020年,肖佩佩将中心城区南街的一个小院租了下来,将自己刚成立一年的工作室搬了进来。今年,她又将隔壁院也租了下来,打通两个院子,将每个房间重新设计、粉刷一遍,设置成不同功能的茶室。茶室里不仅摆放有精致的茶具,还有学员们的插花作品,每间茶室都迸发着无限生机。

在这个小院里,除了学习茶艺的学员,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朋友们,除了交流茶艺,大家还可以学习书法、花艺等各种艺术,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小院。

“学茶艺就是为了磨炼我的性子”。“90后”陈程辉是肖佩茶艺工作室茶艺班的学员,在这里已经学习了两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她跟着肖佩佩了解茶的种类、功效等基础知识,也学习泡茶技艺、礼仪和茶席布置等。现在,她正在为茶艺师资格证考试做准备。

“我平时就喜欢喝茶,在日常的工作中也需要为大家备茶。因为平时工作节奏太快,我也变得越来越急躁,所以趁最近工作告一段落,就想让自己停下来一段时间,打算在‘茶’里熏陶一下。”陈程辉说,“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了解了不同种类的茶,以及茶背后的茶文化,还通过‘茶’这个媒介,认识了很多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

现在,陈程辉每次出门和朋友见面,都会在包里放一两包茶,见面地点也从咖啡厅变成了现在的茶室。“之前朋友们在一起时,都只是简单地喝喝茶、聊聊天,现在在聊天过程中,我会向大家讲他们适合什么茶,怎么泡茶才能发挥出茶最好的滋味。”在她的影响下,身边的朋友也开始了解并喜爱上茶。

“以前,很多人会觉得年轻人学习茶文化很‘土’,那是大家对茶文化的刻板印象。茶,既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可以坐在一起品读人生的‘一杯一盏’。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品味,还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这代人去传承和发展。”肖佩佩说,“我就是从‘茶’里受益的,‘茶’让我不再急躁,做事也更有条理,所以我也希望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在肖佩佩眼里,制茶是用顺叙的手法去讲茶的故事,每一个细节、工艺都将影响茶的品质,而茶艺师则是用倒叙去还原故事的前因,通过冲泡、品鉴,让顾客了解茶树、产地、工艺,甚至阳光、雨露。好工艺是茶艺师泡好茶的基础,而茶艺师给制茶师的反馈也必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未来,肖佩佩对自己的要求是将茶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茶艺,传承专业的茶艺,让更多人从“茶”里获益。

□记者 杨颖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