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文物名片 主角:铜觚(gū) 出生时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尺寸:高24厘米、口径13.2 厘米、底径8.4厘米 藏宝地:运城博物馆
□记者 王捷 文图
对酒当歌,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借酒抒怀,留下了斗酒、赋诗、作画、养生等美好佳话。“酒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仅从酒最原始的载体——酒具,即可窥探一二。盛酒器、煮酒器、温酒器、饮酒器等,古人对酒所使用的器具不仅有着明确分工,还在每一种下面又分了多个小类,且名称都有讲究,爵、觥、斝(jiǎ)、壶、尊、彝、角……不一而足,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独特之处。
而运城博物馆珍藏的铜觚(gū),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它让我们跨越两千多年历史,依然能看到西周时期人们饮酒时所用的“酒杯”之一是何模样。
这件铜觚高24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8.4厘米,口部、底部均呈喇叭状,细长身,线条流畅,圈足,底壁有镂空纹饰。其设计简约、大方,方便持握,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可谓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如今,我们现代人使用的喇叭口状高脚杯和它颇为相似。
经过查询可知,觚盛行于商周时期,多为青铜制,形状细长,口部和底部也都呈喇叭状,是贵族阶层使用的礼器之一。觚最基本的组合是与爵“一爵一觚”搭配斟饮,也有与觯(zhì)、斝等酒器配套使用的,彰显了使用者身份的尊贵。
不同时期的铜觚造型上有所差异,商代铜觚造型多富有凝重雄浑之感,纹饰比较繁复。而周代铜觚则相对简约质朴,形制更加规范、纹饰更加精美,运城博物馆这件铜觚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铜觚的使用逐渐减少,但觚作为饮酒器的核心作用始终未变,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让它被后世所传承和推崇。也许,这也是我们如今得以看到这件珍宝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查询资料可知,青铜器作为酒器和礼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多用于宴飨、朝聘、会盟、祭祀等礼仪交际场合,承载着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崇。所以,每种酒器的名称都有其特殊的含义,造型、容量、使用者身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周朝时明确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器的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后人在查阅《说文解字》《字汇》《埤雅》等典籍时,发现“爵”“觚”“觯”等,都有“节制、寡、适量”之意。可能,古人使用它们饮酒时,是有意在提醒自己切莫饮酒过量。这对于现代人饮酒,也是一种启示。
作为古代青铜器艺术的杰出代表,铜觚凭借优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和承载的文化,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与动力。
今天,人们依旧吟唱着与酒有关的歌谣。“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在那些歌声中,总有一种离愁别绪,能触碰到你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岁月更迭,如今再看铜觚,内心似乎多了一份感怀。两千多年前,那个手捧铜觚的人,不知是否也曾举杯以敬岁月。至少,如今的我们,在看到铜觚,以及和它一样的所有文物珍宝时,都会从心底发出最真挚的致敬,透过这些珍宝,了解古人的生活与智慧,了解历史的发展与传承,了解我们的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