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观察水稻长势 记者 杨洋 摄
初冬时节,走进万荣县荣河镇刘村一带的沿黄滩地,入眼一片金黄。
随着阵阵西风吹来,眼前的水稻迎风摇曳,那低垂的谷穗是丰收的喜悦。
近两日,这万亩水稻进入收割期,一台台大型收割机穿梭在稻田之间,一旁的农户笑出了声。
“由于气候较好,今年的亩产能达到1500斤左右,创历年新高。”在田间地头招呼的陈艳珍说。
陈艳珍是万荣县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负责人,最近几天忙得脚不沾地。
该合作社自2018年起,就开始在刘村一带的沿黄滩地进行水稻种植作业。
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该合作社已吸纳当地农户56户,拥有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8万余亩。同时,建有大米加工厂,年可加工水稻两万余吨;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基本形成了种、收、销“一条龙”产业链。
北方也能种水稻?
是的!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日照时间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刘村一带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口感绵韧,不仅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更获得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据陈艳珍介绍,运城这边种的水稻,5月初播种,11月末收割,生长周期长达7个多月,无论是口感、品相,还是产量,都有一定优势。每年一到收获季,络绎不绝的客商就来订购了。
“今年是个丰收年,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该合作社社员薛德云笑着说,“大伙的收入也能跟着提高不少。”“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让老百姓腰包更鼓了,也更有保障了。
为了帮助社员更好地参与水稻种植,该合作社还会不定期给社员提供农资价格、购销信息、病虫情报、土壤分析等综合服务,进一步带动产业兴旺,推进水稻增产增效。
一粒米,诉说着久远苍古的黄河文明;万荣人,以自然馈赠续写着千年传承。母亲河的灌溉、后土地的富养,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荣后大米”,已成为万荣一支异军突起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稻花香里说丰年。万荣水稻的丰收,也是我市因地制宜发展“特”“优”农业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农业发展新思路,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除了水稻,绿茶、广东菜心、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甘蔗等农产品也都陆续实现本地化生产。这些品质上乘的农产品,不仅提升了土地价值,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逐步推动农业的转型优化升级,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记者 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