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韩绍敏
一
条山之南,黄河东流,山河之间,有地曰洪池。洪池虽地处相对干旱的黄土高原,却无缺水之忧,况兼山南水北之阳气,光照充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然皇天后土又滋养了淳朴的民风,因而演绎出一段“虞芮先相讼后让畔”的历史佳话。
凭借充足的光照条件和显著的昼夜温差,20世纪90年代初,在平陆县委、县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号召下,洪池一带十里八村都种起了苹果,个头虽不大,但面光、色正、味甜。山坡地带发展果林业,既能防治水土流失,又可增加收入,生态和经济两兼顾。
起初的几年,村民们确实尝到了种果树的甜头,腰包鼓起了,笑容绽放了,滴落在泥土中的汗水也发出快乐的声响。但是,随着果林面积不断扩大,苹果产量日益提高,人们很快发现,苹果的质量并没有多大变化,但价格却大打折扣,丰产难以丰收,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交通不便、市场狭窄、几近饱和。
种果树真走到穷途末路了吗?有个人偏不信这个邪!
同样都是崎岖不平的山地,源自中条山腹地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涧水为什么能汇聚成流,最终归入大海成了波涛?这个答案很明显,因为有条大河在做引导。
这个不信邪的人,在家乡果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他就想做这条大河。
他叫张安康。
二
张安康,是洪池镇坑底村一位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村民。说他普通,是他的相貌憨厚、实在,衣着平常、随意,与其他村民别无二致,住的房子更是简易,甚至不如别的村民;说他不普通,是他的胆略远大又紧贴地气,行事果敢却不失柔情。
如今全身心投入在果业发展上的张安康并不是洪池最早一批种果树的农民,他当时有一份应该算是很体面的工作——乡镇某化工厂车间主任。但是,一个场景让他做了改行的决定,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他在振兴家乡果业的路上摸爬滚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上,张安康从厂里出发准备回家转一趟。一路上,清风柔和,鸟雀婉转,路边的枯草丛里已探出翠绿的嫩芽,昔日里灰黄的山野不知何时也悄悄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青纱,“遥看近却无”。
张安康心情很好,一是好久没回家了,二是生机勃勃的春景让他心里升起了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民们又开始在田地里耕作,播种新一年的希望,期待金秋的丰收。
可是一路走来,他越走越心慌。往年这个时候,路两边的果树地里,村民们早就忙碌起来了,给树去除病斑、追施化肥、复剪刻芽等。而现在,视野之内,只是一片茫茫的果树林,其间半个人影也没有。继续走,终于看见一个劳作的村民,还是熟人,叫张营业。
张营业是残疾人,正在地里劳动。张安康一阵兴奋,可他走近一看,张营业竟是满头大汗地在刨树。询问之下,才知道不光是张营业,好多家积压的苹果都卖不出去,眼看春播将至,果树需要投资却看不到希望,还不如刨了另种其他,张营业家缺乏劳力,只能拖着病残之躯早早动手。
张安康也是农民,自然知道苹果树从栽植到挂果,不光耗时长,每年还得管理和投资,老百姓辛辛苦苦地付出,就这样刨掉岂不是太可惜?于是张安康赶忙阻拦说:“果树收益还是比庄稼强,别着急刨,果商不来找咱们,咱们可以出去找果商。你放心,咱们的苹果能卖出去的。”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张安康在村民中是有一定威望的,没有一个人真心想刨树,于是大伙都把期待的目光投注在张安康身上。
三
天下之事从来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洪池自古乃礼仪之地,言必行,行必果。张安康不顾家人反对,先破釜沉舟自断后路,辞了化工厂的工作,自筹资金,开始下江南,找果商。
现实比想象要难得多。两个多月时间,张安康五下江南,均无功而返,筹备的资金也所剩无几,合伙人也萌生退意。
但张安康却义无反顾地再次出发了。
这次更惨,身无分文,果商却仍“遥遥无期”,为挣路费张安康在车站干起了搬运工。苦心人天不负,湖南果商胡大明出现了。
市场上供需都不缺,缺的只是机缘。两人一拍即合,张安康返回家乡后,着手收购乡亲们积压的苹果,第一家就是张营业家。这位困苦的庄稼汉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
从此,张安康走上了为果农销售苹果之路,一干就是20余年。
如今,张安康每年经手的苹果大约3000万公斤,厂房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他创办的平陆县跃飞果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带动了300多人就业,一天的流水就有几十万元。
发了,发了,富了,富了,在想象中腰包高高鼓起的应该是张安康,但你若亲临现场,就会发现真正富起来的是四邻八村的乡亲们。
当初张安康辞职经商,就是为村民们的苹果寻找销路,解决“有果无市场、致富无门道”的难题,图的就是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这么多年来,张安康始终坚守着这一初衷,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上。他的公司直接带动300多名乡亲村民就业,许多无法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都在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人每年几乎都能增收3万多元。除此之外,间接就业的人数,诸如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果汁厂、纸箱厂、运输车队及收购客商等,则多到难以计数。
给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只是张安康带领大家一起富的一个方面。村民们最感激的是张安康让大家的苹果卖上了好价钱,尤其是个头比较小的苹果或落果,送进果汁厂多是五六毛钱一斤,而张安康则以八毛甚至一元一斤收购。
让利于民,惠民于心,这就是张安康质朴的情怀。都是乡里乡亲,哪怕自己在创业上求爷爷告奶奶作难,他都不忍心再看到类似张营业佝偻着身子含泪刨树的心酸场景。
四
一人富了不叫富,共同富裕才叫富;腰包鼓了不叫富,物质精神一齐富。
张安康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社会本身就是一座很好的大学。他也许没有听过马斯洛的名字,却深谙“需求层次理论”的真谛,何况洪池自古民风淳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因为生活困顿,才难免滋生出一些鸡毛蒜皮的纠葛纷争。
家和万事兴。张安康以一己之力为农村众多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了工作的忙碌,有了挣钱的渠道,生活中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斤斤计较、吵吵闹闹,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村里面的不良习气明显少了好多。
当然,张安康不仅关注村民们的小家,作为一位有担当的企业家,他在拓展其公司规模的同时,也把他的关爱之心拓展向社会这个大家。他修广场、筑舞台,组建锣鼓队表演,邀请蒲剧团唱戏,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增强农村的文化气息。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撑,但生意场上波谲云诡、变幻莫测。去年,公司出口业务受阻,张安康非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100多万。而那时张安康刚和几位老党员商量,准备把村南那片杂草丛生、树木乱长的破烂窑洞规划建成广场、舞台,仅舞台的建造预算就达36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张安康可以在自己的吃住用度上将就,但在村里的公益事业上毫不含糊。他耐心说服亲人,动员家属筹措资金,又亲自驻守工地,像守护新生儿一样看着广场和舞台一步步从动工到建成。两个多月的时间,张安康瘦了20斤。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张安康为村民办事,从来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啥都不图,认定的事情,再难也要去做,“不干不行,说话要算数,要不丢不起那人”。
此外,张安康还经常给村里老年灶捐款,重阳节给老人发鸡蛋、买衣服鞋帽,给老人送夏凉被,请老人喝羊汤……共富脚步马不停蹄,德孝文化再谱新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安康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却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走进洪池镇坑底村,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就是“村里有老张,大伙享安康”。
洪池镇南,大河奔腾,引导万千溪涧东流入海;洪池镇上,老骥伏枥,带领乡亲邻里共赴小康。3000年前,虞芮二君开启了礼让和谐的文化篇章,而今,山村赤子又在续写着仁义德孝的大爱故事,让人间真情合着黄河的波涛一齐脉动,在古虞大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