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流庆寺:恩德流芳 福泽庆余

2024年12月17日

▼流庆寺

▲脊刹精巧

▲梁架美观

◀流庆寺阁楼

平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伯乐相马”“唇亡齿寒”“假虞灭虢”“按图索骥”“虞芮让畔”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均发生在此,虞坂古盐道、黄河古栈道等人文自然景观壮美,让今人震撼。

洪池镇是平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古镇,是古虞芮二君让畔之地,素有“闲田”之称。美景、美德在此交融辉映,更没想到在此间一所学校内,还藏着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寺院——流庆寺。此寺还是古晋八大寺之一,让人不禁更加好奇其背后的故事。

校园藏古寺

流庆寺位于平陆县洪池镇西张村南的洪池中心校内,处在高大的教学楼和操场之间。绿荫成片的操场,沧桑静默的古寺,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探访当日正逢星期日,校园很是安静,刚好可以跟着当地文化人细致地参观一番。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阁楼,也是庙内现存的主体建筑,系明代建筑风格。阁楼分为上下两层,楼顶飞檐翘角,势欲腾空,气势古朴。底下一层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宽敞明亮;二层系木质结构,面阔三间,四周有回廊,精巧独特。

“原来,阁楼前面还有影壁、山门,后面是水陆殿、玄武殿、正殿三进四合院,两侧有偏殿、厢房、禅院等,房舍共计一百多间。”镇上的文化负责人张天恩说,流庆寺坐北朝南,布局合理,规模壮观,建筑宏伟,是古晋八大寺之一。但因年久失修,20世纪90年代后中轴线上建筑坍塌,现仅剩三大殿和阁楼。

阁楼名为圆通阁,因之前供奉观音菩萨,也叫观音阁,或麟经阁。观音菩萨,佛教中谓之圆通大士。阁楼梁架上有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题记。寺内还有明天启三年(1623)的《重修圆通阁并钟楼记》碑,记载阁楼是天心长老在明万历甲戌年(1574)创建的,后来多次重修。

其余三座大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系清代建筑风格。

水陆殿东侧墙壁上,嵌有“受山西解州直隶州正堂……”清道光元年的记事碑,玄武殿梁架上记载清同治四年重立柱上梁。

据介绍,寺院原占地约30亩,历唐、宋、金、明、清各朝,均有增修。后来,辛亥革命时期,当地民众曾组成民团,应号召在寺内训练。那时河东地区已经光复,可河南仍是清军占领,清军企图渡河进攻,但因有人把“流庆寺”误传为“六顷寺”,清军以为民团人数很多,所以没敢轻易过来。抗日战争时期,流庆寺也是爱国人士自卫军的训练驻扎地,曾为抵抗日军、保卫地方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人们在此处建房,办了学校,再后来,这里是西张高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仍是教育基地,虽名称多有变更,但始终发挥着传播知识、育才育人的作用。

唐高祖报恩

学校内为何有一座寺院,其建于何时,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流庆寺创建于隋朝,初名为报德祠,是唐高祖李渊为报答秦琼救护之恩而建。

相传,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时任唐国公的李渊,奉命驻守太原。因与朝中奸相宇文述不睦,李渊带领家人、随从前往太原,途经骊山时,被宇文述派的东宫护卫军伪装的响马贼追杀。尽管奋力拼搏,李渊一行仍被围,眼看寡不敌众,危急关头,恰逢山东义士秦琼押解一批罪犯到山西平阳府潞安州充军,途经此地。

幸得秦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李渊一家才得以保命。李渊口称恩公,再三拜谢。回到太原后,他常念及此事,于是决定为秦琼立祠盖庙。

隋仁寿二年(602),李洲下令在管辖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秦晋相近之地、有“让畔”美德“闲田”的洪池境内,也就是现西张村南,为恩人建起了一座报德祠。祠庙起初规模较小,后来唐朝建立,李渊当了皇帝,遥想当年往事,更感秦琼救命之恩,便对其加以扩建,增加了许多殿宇,并塑造了佛祖及护法等像,成了一座大寺院。

到了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真宗赵恒因此寺为先朝所建,虽对宋室来说不存在什么报德问题,但对激励臣民忠于王室仍有积极意义,于是下令重修扩建,并敕封赐名流庆院,使其古为今用,将来流芳百世。

石碑记历史

流庆寺仅是县级文保单位,可却蕴含如此深厚,牵出一段唐史,今人又是如何得知的呢。这都得功于寺内存留的那些石碑。

在正殿内,墙角散落有几块残碑,非常珍贵。其中,有一八面经幢,上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韵严谨,用笔精熟,上面清楚可见“仪凤元年”的字样及“开元廿五年”的落款,满是盛唐气度。“仪凤”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译者是在玄奘法师西行后,才有了远游中土之志,于唐高宗仪凤元年抵达长安。其与唐史符合,可见,此寺是唐代所建,证据确凿。

殿内还有一通御赐碑,也是十分罕见的。宋大中祥符四年的《敕赐奉祗流庆之院记》,下款工部侍郎、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等官职、名字,清晰可辨。

据说,寺内还有一通《流庆寺新建钟楼碑记》,为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5)所撰,记载:“流庆寺创自隋代,始立名曰报德寺,唐咸通十一年(870),僧可真进行重修。至宋大中祥符四年易名,敕赐奉祗名曰流庆寺。”

正是这些石刻,让历史可感可知可鉴。出了寺,校园墙角还有几块散落的碑石,虽已斑驳残缺,却记载了流庆寺相关的史实,以及往昔辉煌的点滴。高僧传教发展、寺院修缮维护、佛事活动开展、文人雅士颂扬……虽事迹不详细,但也足以让今人窥见一二,了解这座寺院的渊源由来,见识河东文化的深厚积累。

一边是历经岁月沉淀、静静守护的古老寺院,流淌着信仰和恩德难忘,一边是传来阵阵墨香、书声琅琅的热闹校园,传承着知识和文化育人,两者就这样共奏出一曲和谐乐章。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碰撞,让人心生感慨。莘莘学子在知识的高峰中攀登,在历史的浩瀚中穿梭,崇德立业、于家为国的美德与智慧必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给予他们更多希望和力量,续写属于这片土地的绚烂辉煌。

□记者 薛丽娟 王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