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张颖
床的故事要从人类先祖从树上走向地面讲起。那时候他们逐渐学会了使用火,聚居在山洞之中直接睡在地上。这种方式现在看来毫无舒适可言。然而,耳朵紧贴地面,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察觉到野兽的靠近。后来,先民们逐渐学会睡觉时铺垫植物或兽皮,这就是“床”的雏形。
事实上,床像所有物品的产生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演变而来。1928年至1930年,考古学家在公元前3200年的苏格兰奥克尼群岛村庄遗址中发现了民居中的床,这时期的床无论是石质还是木质都有一个关键性的创新——有床腿。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防潮问题,让睡眠更舒适。
在我国,床的发明专利被赋予了传说中的人物神农氏:“神农氏发明床……吕望作榻。”另外,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这个字,多数学者认为字形像竖立的床。甲骨文中的“疒”(音nè),字形像一个生病的人躺在床上的样子。因此,有人认为当时的床不是一般人用的,只有人病了、老了时才用。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文物工作者陆续在信阳长台关发掘了两座战国早期的楚国贵族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张漆木大床,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床。当时,讲究“事死如事生”,不仅随葬品数量多、质量高,而且很多物品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这张出土的漆木大床长225厘米、宽136厘米。床身是用方木棍做成的长方框,再在横撑上铺有竹片。床身除了四角的四条床腿,床两侧正中还分别加设两条床腿,增加了床体的稳定性。床腿高17厘米,表面透雕两个相对的云纹。从这张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床很矮。至于原因,有专家认为是因为我国早期建筑受技术所迫,房子的挑高有限,所以也限制了床的高度。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唐代以前是“席地而居”,人们大多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工作、休息、饮食、歌舞、祭祀等都在席上,矮腿的床是为了与席地起居习俗相适应。(《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