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临猗县临晋县衙牢狱史话展区的狱神庙 记者 刘亚 摄
□马国福
皋陶,又称皋繇(ɡāoyáo),出生于公元前21世纪。他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华夏司法鼻祖、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工程的安排、劳工的管理等问题,也是部落联盟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管理者的智慧,也需要相对稳定的制度。奉帝舜之命,皋陶成为制定这些制度的官员,历史上称这个职务为士师,主要职能是理民,其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最高司法长官。
皋陶的司法思想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强调司法公正;二是强调“慎刑”,要求司法审慎,不可大意;三是“恤刑”,即用宽和的态度对待刑罚;四是代天行罚,即统治者是代替上天行使司法权,对犯罪者进行惩罚。《皋陶谟》讲“天讨有罪”就是此意。另外,该篇讲“天明威,自我民明威”——顺应民意的司法,如同上天的司法一样严明有威,这就给司法权赋予了民意基础。尽管从形式上看还是天意作为司法权的根据,但由于民意决定天意,故司法权的基础发生了“位移”,由天意转换为民意。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原始的“司法民主”精神。
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是由皋陶制定的。《狱典》归纳了偷窃、抢劫、奸淫、杀人等多项犯罪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皋陶所创制的法律极有逻辑,且言简意赅。所谓良法,不仅要有好的内容,更要有好的逻辑;立法过程中,要注重内在逻辑,强调其概括性,使得法律疏而不失,简便易行。这正是皋陶在法律上的成功之道。
皋陶在掌管司法时,部落间常将俘虏成批屠杀,于是皋陶便制定了“五刑”以惩办不同罪行的人。以画地为牢的方式来制止杀戮,将触犯法律的人拘禁在特定地点,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皋陶造狱,画地为牢”流传至今。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
(《河南法制报》)